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广汉市人民医院 疾病百科详细

败血症(败血病,菌血症)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血液血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化的患者
  • 典型症状:意识模糊 昏迷 高热 寒战 头痛
  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分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即不仅看到了致病菌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也重视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及结果。现已知炎症介子有补体成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巨噬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MPIC)、蛋白酶、凝血恶烷和氧自由基等。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为避免皮肤粘膜受损,防止细菌感染。
典型症状:意识模糊 昏迷 高热 寒战 头痛

败血症症状诊断

(一)临床特点

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样皮疹常见。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胃肠道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常见多处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常并发休克和DIC。 瘀点、瘀斑、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亦可直接涂片、镜检找细菌。

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又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多见于医院内感染。当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此菌易形成耐药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肠道中此菌数目明显增多,可导致全身感染。也常见于介入性治疗后,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种导管留置等情况下。

 原发病灶常系皮肤疖痈或伤口感染,少数系机体抵抗力很差的医院内感染者,其血中病菌多来自呼吸道。临床起病急,其皮疹呈瘀点、荨麻疹、脓疱疹及猩红热样皮疹等多种形态,眼结膜上出现瘀点具有重要意义。关节症状比较明显,有时红肿,但化脓少见。最常见的是多发性肺部浸润、脓肿及胸膜炎,其次有化脓性脑膜炎、肾脓肿、肝脓肿、心内膜炎、骨髓炎及皮下脓肿等。感染性休克较少发生。

 肠球菌属机会性感染菌,平时主要寄生在肠道和泌尿系统。临床上表现为尿路感染和心内膜炎者最多见,此外还可见到脑膜炎,骨髓炎、肺炎、肠炎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其发病率近30年来有升高,在我国医院内感染的败血症中可占10%左右,在美国也已升至第四位。

 ①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中最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是人类肠道常居菌之一,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人体正常屏障受损,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可致严重感染。

 ②绿脓杆菌:为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多发生于全身免疫力下降或局部损伤病人,如任何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化疗的肿瘤病人及大面积烧伤病人。临床表现则较凶险,皮疹可呈,心坏死性。

 ③克雷白菌属:以肺炎杆菌最为重要,常引起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和败血症。肺炎杆菌败血症多发生于免疫功能障碍的病人及老年人,入侵途径主要为胆道和呼吸道。

 ④肠杆菌属:引起全身感染者为产气杆菌。所致的败血症还可出现类似伤寒的热型,同时伴相对脉缓。

 ⑤其他:一些常属于肠道内的通常不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如产碱杆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属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亦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占败血症病原的5%~10%,包括革兰阴性脆弱类杆菌、革兰阳性消化球菌和链球菌等。其致病菌80%~90%是脆弱类杆菌,此外尚有厌氧链球菌、消化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等。入侵途径以胃肠道和女性生殖道为主,褥疮、溃疡次之。临床表现与需氧菌败血症相似,其特征性的表现有:

①黄疸发生率高达10%~40%,可能与类杆菌的内毒素直接作用于肝脏及产气荚膜杆菌的a毒素致溶血作用有关;

②局部病灶分泌物具特殊腐败臭味,

③易引起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及胸腔、肺、心内膜、腹腔、肝、脑及骨关节等处的迁徙性病灶,此在脆弱类杆菌和厌氧链球菌败血症较多见。

④在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可出现较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及肾衰竭,局部迁徙性病灶中有气体形成。厌氧菌常与需氧菌一起共同致成复数菌败血症,预后凶险。

 最常见者为白色念珠菌、毛霉菌及曲菌等。发生真菌败血症的病人大多数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患肝病、肾病、糖尿病、血液病或恶性肿瘤的慢性病人或是严重烧伤、心脏手术、器官移植的患者,,因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或抗代谢药物等,使正常菌群失调或抵抗力下降所致。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败血症大致相同,且多数伴有细菌感染,故其毒血症症状往往被同时存在的细菌感染或原发病征所掩盖,不易早期明确诊断,因此当上述患者们所罹患的感染,在应用了足量的适宜的抗生素后仍不见好转时,须考虑到有真菌感染的可能。要做血、尿、咽拭子及痰的真菌培养,痰还可做直接涂片检查有无真菌菌丝和孢子。如果在多种或多次送检的标本中获得同一真菌结果时,则致病原即可明确。病损可累及心、肺、肝、脾、脑等脏器及组织,形成多发性小脓肿,也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二)诊断依据

由于败血症绝大多数继发于各种感染,又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为提高败血症的早期确诊率必须首先提高对败血症的警惕性,对可疑病例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因此对有发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近期有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感染或烧伤、器械操作史以及各种局灶性感染虽经抗菌治疗而未能获有效控制者,均应高度怀疑有败血症之可能。

血培养细菌阳性是败血症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如果血培养阴性而骨髓培养阳性,则其意义与血培养阳性相同。其他如痰、尿、胸水、腹水、脓性分泌物等的培养对明确诊断均有参考意义。如果血培养阴性,而在病程中出现眼结膜、口腔黏膜等瘀点、皮疹、肝脾大、迁徙性损害或脓肿,败血症之诊断也可基本成立。

败血症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以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皮肤、粘膜发生破损和发炎如创伤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等,细菌易从破损、炎症处进入淋巴或血循环而引起;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挤压皮肤疮疖,尤其是在血供丰富的面部时,细菌可大量进入血循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广大创面为细菌入侵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焦痂形成又为细菌繁殖创造良好环境。

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1950年以前,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占总数的50%以上,葡萄球菌(金葡 表葡)占20%,革兰阴性杆菌占12%左右。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败血症的病原菌谱也发生了变迁。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等高度敏感,作为败血症的病原现已少见。近年来统计,厌氧菌占败血症病原8%~26%不等(较多医院不能做厌氧菌检测),以脆弱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为主。在机体防御功能显著低下者中还可发生复数菌败血症,即在同一份标本中检测出2种或更多种致病菌,或72h内从数次血或骨髓标本中培养出多种致病菌。一般复数菌败血症约占败血症总数的10%。

(二)发病机制

若患者条件差(年龄、基础状况、现症病情、免疫功能等多因素)病原菌数量大、毒力强时,致病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也可由其所潜伏的病灶中释放出来,经淋巴管或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此时机体的防御机制被激活。在抗体与补体的调理作用下,病原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效的消灭,则成为一过性菌血症。临床上出现多脏器功能紊乱和衰竭。细菌进入人体后能否形成感染状态及侵入血循后能否发展成为败血症,与侵入细菌数量的多少和(或)其毒力大小、人体的防御功能与免疫应答强弱等诸多因素均有密切关系。新生儿易发生败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产程中或出生后,这是由于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胃酸少、肠道通透性高、单核吞噬细胞作用弱、抗体(IgM、血清型和分泌型IgA)及补体浓度低等因素所致。这些内容在既往教科书中均有详细叙述,在此再介绍一些近年来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动态。

近来研究表明:细菌进入血循环后,在生长、增殖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毒素,革兰阴性杆菌释出的内毒素或革兰阳性细菌胞膜含有的脂质胞壁酸与肽聚糖形成的复合物首先造成机体组织受损,进而激活 TNF,IL-l、IL-6、IL-8,INFr等细胞因子,由此触发了机体对入侵细菌的阻抑反应,称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这些病理生理反应包括: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被激活;糖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被释出;这类介质最终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渗漏,血容量不足以至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灌注不足,随即发生休克和DIC。败血症之病理改变可由于致病菌种类、病程长短及基础疾病的不同而异。早期病原菌毒素所致各脏器及组织的改变以炎性反应为主,间以混浊肿胀、灶性坏死和脂肪变性。当单核细胞吞噬系统增生活跃时,肝脾均有肿大。水肿等迁延性损害越多是随着病程延长。毛细血管损害造成皮肤黏膜瘀斑和皮疹。心、肺、肝、肾及脑可出现小水肿、关节腔积水、化脓性脑膜炎、胸膜炎症等。

败血症预防

(一)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对已发生的疖肿,不要挤压,也不要过早地切开,以免细菌扩散而形成败血症。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受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灶;各种诊疗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要求;合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加观察,特别注意有无消化道、泌尿道和呼吸道的真菌感染

2.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患败血症的高危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败血症征象或疑似病情时要积极检查果断处理。做好婴儿室、手术室、外科病房以及免疫缺陷病人的消毒隔离,以防致病菌引起交叉感染。烧伤病房及血液病患者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时应采取严密隔离;传染病房住有或曾住过败血症患者的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以防耐药的金葡菌、绿脓杆菌及真菌等蔓延。工作人员中有慢性金葡菌携带者应暂时调离病房并予治疗,以保护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免受感染。对部分患者可考虑应用免疫增强剂。

败血症检查

一.常用血液检查

血常规尤其是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检查,可提示细菌感染的程度,但获得阳性病原菌对诊断和治疗均至关重要。为提高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临床上应注意送检标本要及时(最好在投予抗生素之前);要多次;要多部位留取标本(如血、尿、便、骨髓、痰、分泌物等);标本的送检量不能太少(如血标本的送检血量最少要达到培养基的1/10,即5~10ml)。

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达1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少数革兰阴性败血症及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减低。

结合临床特点,必要时需多种可疑菌同时培养(普通细菌、厌氧菌、L型细菌、真菌等)同时送检。分离出病原后还应做药敏试验。

二.细菌培养:

1.血和骨髓培养:

同位素培养仪、气相谱仪、Malthus培养仪等特制的仪器进行血培养,有致病菌生长是确诊败血症的重要依据,但一次血培养不一定能获阳性结果,故需在身体不同部位连续采血3次(每次相隔10~15分钟)以上。尽量争取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及寒战高热时采血,已用抗生素者宜在培养基中加入硫酸镁、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对氨苯甲酸等以破坏抗生素便于细菌生长,或避开血中抗生素的高峰浓度时间抽血或采用血块培养法。若静脉血反复多次培养阴性时,可抽动脉血培养;有条件的实验室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因扩增法(PCR)做细菌L型、厌氧菌及真菌培养。骨髓培养阳性率略高于血培养。如为条件致病菌应两次血培养获同一细菌,或血培养与胸水、腹水、脑脊液、尿、脓液等培养结果一致才有诊断价值。采用集菌法细菌培养可提高细菌浓度,有助于细菌生长。自动血培养法有助于早期检出细菌,可用于细菌的快速诊断。

2.脓液或分泌物培养:

原发感染灶的脓液或分泌物培养有助于判断败血症的病原菌。迁徙性病灶的脓液或分泌物细菌培养则有助于确定败血症及其病原菌。

(1)免疫荧光和ELISA抗原检测;

(2)铟标记的免疫球蛋白检测。

3.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对于败血症来说,这是最有价值的检查项目。自身菌血清凝集试验 用病人血培养获得的细菌作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的凝集抗体。在血培养有条件致病菌生长而难以判断其是否为致病菌时

4.其他辅助检查:

肠球菌败血症肺部感染时X线可见肺部浸润阴影。

败血症鉴别

本症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伤寒:

发病的内因为正气虚亏,如果身体虚弱,或劳倦饥饿 ,起居失常 ,寒温不适 ,房事不节 ,均可导致正气虚亏,易被外邪侵犯成病。1周后持续高热,可有玫瑰疹,听力减退,白细胞降低,嗜酸细胞消失。肥达氏反应阳性,血培养有伤寒或副伤寒杆菌生长。血清伤寒抗原及伤寒杆菌DNA检测可资早期诊断。

2.粟粒型结核:

急性粟粒型肺TB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嗜睡、盗汗等明显的症状,血培养阴性。起病2周后胸部X线摄片可见粟粒性肺结核影像。痰结核杆菌PCR检测有助诊断。

3.变应性亚败血症:

 其临床表现与败血症相似,发热可持续数月之久,但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且可有缓解期;皮疹可反复短暂出现,反复多次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4.肾综合征出血热:

有地区性、季节性,先出现发热,热退后症状反而加重,并相继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早期呈酒醉貌,皮肤粘膜出血点,蛋白尿、血小板降低。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查可作早期诊断。

5.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持续发热,热型不规则,常出现贫血、消瘦、白细胞减少。多次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血液和骨髓涂片、淋巴结活检可见恶性组织细胞。

6.红斑狼疮:

起病稳匿或急骤,发作比较凶险,且极易复发,迁延不愈,出没无常,就跟狼一样狡猾。

败血症饮食保健

(一)食疗方:(资料仅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团鱼1只(约1斤去内脏洗净),去毛去内脏白鸽1只,加调味品后一起隔水炖,食团鱼、鸽子及汤。

(二)适宜食物

在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含微量元素铁较多的蛋类、牛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海产品等。

抗氧化剂对败血症有很好的缓解和预防功效。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有:

1.黄色水果

如柑橘、芒果、柿子、杏中含有β-胡萝卜素,木瓜、西瓜、红柚中含有番茄红素。

2.天然维生素C水果。

红枣、猕猴桃、山楂、柑橘等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C,不仅具有正常的营养功能,防止败血症,而且是天然抗氧化剂。

3.干果不能少。

干果中(如核桃)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能补充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且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

4.红色水果好。

5.食用水果要对症。

体质燥热,宜吃梨、香蕉、西瓜、香瓜等偏寒性水果;体质偏寒,宜吃荔枝、龙眼、番石榴、樱桃、杏、栗子等水果;腹泻,宜吃葡萄、石榴、杨梅、苹果等具有收敛作用的水果;胃溃疡,不宜吃酸性水果;糖尿病,不宜吃含糖量高的水果等等。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